全自動毛豆清洗機與蒸煮、漂燙設備的聯動工藝設計,核心是通過“設備銜接優化、自動化控制協同、參數精準匹配”,實現毛豆從清洗到預處理的連續化加工,兼顧效率提升與品質穩定,具體可從三方面簡述:
一、設備銜接與物料輸送設計
以“無滯留、少損傷”為原則搭建設備鏈路:前端全自動毛豆清洗機(多采用氣泡沖擊+高壓噴淋組合清洗)的出料口,通過傾斜式不銹鋼輸送帶(帶柔性刮板,避免毛豆擠壓)直接銜接至蒸煮設備進料端,輸送帶速度與清洗機出料量匹配(如清洗機每小時處理500kg毛豆,輸送帶速度設為0.8m/s);蒸煮設備(多為蒸汽式連續蒸煮機,帶多層網帶)出料后,通過短程降溫輸送帶(輕微吹風,避免余熱影響漂燙效果)銜接至漂燙設備(水浴式或蒸汽噴淋式),全程無需人工轉運,減少物料滯留導致的品質波動。
二、自動化控制協同設計
依托PLC控制系統實現三設備聯動:清洗機的液位、水溫、噴淋壓力等參數實時傳輸至中控系統,當清洗后的毛豆輸送至蒸煮設備時,系統自動觸發蒸煮機蒸汽閥門調節(如根據毛豆品種預設蒸煮溫度105-110℃、時間3-5分鐘);蒸煮完成信號同步反饋至漂燙設備,提前調整漂燙水溫(如85-90℃,用于滅活毛豆中的過氧化物酶,保持色澤)與網帶速度(確保漂燙時間1-2分鐘,與蒸煮節奏匹配);若某一設備出現故障(如清洗機堵塞),系統自動觸發上游設備停機、下游設備降速,避免物料堆積或空轉。
三、關鍵參數匹配與品質保障設計
圍繞“清洗-蒸煮-漂燙”的工藝邏輯優化參數:清洗階段需控制水溫25-30℃(提升去污效率)、噴淋壓力0.3-0.5MPa(避免損傷豆莢),確保泥沙、雜質去除率≥98%,為后續蒸煮均勻性奠定基礎;蒸煮階段根據毛豆成熟度調整蒸汽壓力(成熟度高則壓力調低至0.12MPa,避免過軟),且蒸煮機內設置溫度傳感器(每5cm一個),確保全域溫度差≤2℃;漂燙階段水溫需精準控制(波動±1℃),且漂燙后立即接入冷水噴淋(水溫10-15℃)快速降溫至30℃以下,防止余熱導致豆莢發黃,同時通過中控系統記錄各環節參數,實現加工過程可追溯,保障每批次毛豆的口感(脆嫩不軟爛)、色澤(翠綠)一致性。
本文來源于諸城市安泰機械有限公司官網http://www.hllego.com/